抵達馬祖前的小插曲
說到馬祖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應該就是藍眼淚,其實我去馬祖前對於追淚,興趣不太大,我只是沒有去過那地方,想去看看,再者是因為台灣的所有離島我都踏上了,就只差馬祖了,坐著立榮航空的螺旋槳飛機,從松山直飛南竿機場,我是五月出發了,五月的馬祖坐飛機要看運氣,有時霧太大飛機無法起飛,或是出發後整班掉頭回松山。我搭的飛機準備要降落了,眼看馬祖就在我眼,我要完成環遊台灣所有離島的小小里程碑,沒想到此時機上廣播,由於濃霧導致能見度不足飛機無法降落,我們就在馬祖的上空盤旋了快十分鐘,我的心也糾結在那裏,對於害怕坐飛機的我,那十分鐘有如十年之久,坐立難安、不斷的禱告,但覺得時間每一分每一秒彷彿像在放慢動作行走,終於機長廣播我們可以順利降落,我那忐忑不安的心才有了些釋放。覺得這段小插曲像極了我們的人生,對於你渴望得到的人事物,往往不會一帆風順的讓你得到手,總是要繞點彎路、費點心思、磨點耐性,也就是有這段過程,才讓結果更顯得值得珍惜
解鎖台灣所有離島
繼1998年金門,2007年澎湖,2011年龜山島,2015年蘭嶼,2017年綠島跟小琉球,2018年走訪國之北疆馬祖,解鎖台灣所有開放觀光的離島。當踏上南竿機場,內心還是有些激動和澎湃,費時了26年的時間讓自己的足跡踏遍台灣的城鄉,我想這也是一種愛台灣的身體力行表現吧
我也是醉了
我喜歡用飲酒去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。每個地方的飲酒文化不同,在大陸食物多偏辣,飲酒主要是去除口中食物的辛辣味,順便簌簌口,讓味覺得更新去品嘗下一道菜餚,因此啤酒酒精濃度低,味道偏淡;智利人喝紅酒,大多純飲,不會刻意搭配牛肉或起司等食物,和三五好友飲酒談天,享受那微醺茫然感,紅酒價錢平易近人,不會讓開紅酒這檔事顯得特別隆重;而台灣人喝酒,往往需搭配一些下酒菜,和親朋好友比酒量划酒拳,幾杯黃湯下肚後,走路開始搖搖晃晃,仍堅持說自己沒有醉。而馬祖人呢? 他們好像不太愛喝酒,不知道是真的不愛喝還是捨不得喝,這問題可能要等到我下次造訪再問個清楚,但對於馬祖的酒我是讚譽有嘉的,個人偏愛馬祖高粱,而不是鼎鼎有名的金門高粱。馬祖高粱跟金門高粱味道上哪裡不一樣我很難用文字去描述,但在口感上就是獨愛馬祖的珍釀。馬祖的酒不像金門那麼遠近馳名,它的產量少很多,但品質上相對穩定很多,入口的一瞬間有些甜甜的滋味,像是嚐了有酒精的蜂蜜,入口後,酒精的強度讓喉嚨有些灼熱,像是在喉嚨裡搓了暖暖包,而舌尖一陣酥麻後被糯米香給佔據,幾秒後覺得身體一陣舒爽,唯有這樣的瓊漿玉液,才能提供這樣的品飲悸動。精美的瓶身包裝、濃厚迷人的酒香、滑順的口感,這瓶15年馬祖陳高讓你在視覺,嗅覺和味覺三種感覺上一次滿足。對於這樣的佳釀,不需要太多的廣告包裝,嚐過的人就懂得,但一看到價錢後,我也是醉了哈哈哈
那些年我們一起追得淚
五月是馬祖追淚的旺季,你會看到許多專業人士,揹著腳架,帶著大砲,守候在港邊,只為了捕捉那淚爆的畫面,而相較我們這種只帶手機的,只好去搭訕那些攝影大哥,求他們傳幾張照片供我打卡交代。其實藍眼淚是一種藻類,風或是海浪的驚擾,會使其發出淡藍色的螢光,數量多就有機會看見彷彿一片藍色啤酒海的畫面。我一個人出門賞淚,正巧碰到一群從高雄來的遊客,他們也是出來碰碰運氣的,於是我們一夥人就前往他們民宿老闆推薦的地方,賞淚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要到一個沒有光害的地方,我們抵達時約九點多左右,街上還有幾盞路燈,我們非常用力的往海裡看,連一點光點都不見,更別說是照片上那樣整片藍,到了十點多,路燈熄滅了,此時一片漆黑,只剩我們手電筒微弱的光線,這時依稀可以看到海中有亮點,起初以為是眼花了,不過隨著風的吹拂,亮點就特別明顯,但這實在滿足不了我們賞淚的野心,我們開始嘗試人工賞淚,先去找長竹竿,試著攪拌海水想要驚擾底下的藻類使其發光,但發現水太深而竹竿太短,完全徒勞無功,此時一個大哥發現地上有些石頭,於是我們用力地把石頭丟向海裡,此時出現很明顯的亮光,甚至可以說是會刺眼的那種光,這時真的可以證明我們看到了藍眼淚。此時一群40.50歲的大叔大姨們,童心未泯似的不斷拿起石頭往海裡丟,那一閃即逝的亮光,足以讓我們的尖叫聲穿破那萬籟俱寂的夜。素昧平生的陌生人,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,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,我們沒有互相留下聯絡方式,但這段「人工造淚」的回憶,會一直儲存於我腦中,保鮮期是永遠。